今天是:

团学工作

三下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三下乡 >> 正文

传承中华文化 振兴文明乡村  

发布日期:2022-02-26    作者:     来源: “快乐小分队”实践团    点击:

此次活动我们去了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镇,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一棵古槐树。一棵历经约1400年风雨的老树,关于这棵古槐树,它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相传此树为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所栽,所以人们称之为“唐槐”,唐槐树高8米,树冠约10米,树围约须四五人合抱,苍老挺拔,是鲁西大地仅存的几株古槐之一。

冯骥才说,“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岁月失语”,意为岁月悄然流逝,仿佛是一个失忆者,对过去只字不提。“惟石能言”,“石”不仅指的是贺兰山岩画,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各种名胜古迹、传统技艺和民族精神。他们都是历史的载体,是历史的最佳发言人。

就像这棵老树, 虽然历史的岁月冲淡了记忆的痕迹,但这棵树依旧在这里,依然让我们感受到了亲切和温馨。 风雨千年一晃而过,千年古树越发的有灵性,十里八乡的乡亲,有了难事都爱来大槐树下倾诉祈求一番,大槐树用它那博大的胸怀,默默的包容倾听。

因年代久远,几经战乱,雷击霜打,特别是解放后慈济改成杜郎口完小、杜郎口中学,一代代学子在大槐树下读书识字,立身成才,走向四方。如今学子遍天下,但不管多远,不管成就大小,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来看看这棵大槐树——它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与希望。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历史的积淀太厚重,到了目前为止传承上缺失太多,最直观的就是现在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居然大部分无法流利劳动古代那么多经典著作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等太多太多,毛笔字会写更少,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硬笔字都写得让人无法看更不谈毛笔字,真希望现在语文教育能加重这方面的教育。

当我们对自己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的时候,当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传承越来越普遍的时候虽然不能说人人都成为才子,但至少这个氛围会让更多的人成为君子,我们国人的整体素质必然会上一个台阶。传承文化是每一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独特的气质、独特的传统,才能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站立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 13 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们需要用现代文明来善待历史文明,把本色的中华文明留给子孙,让千年古树在未来也能开花。

我认为,归根结底,文化的传承在于精神。师古而不泥古,古为今用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读树阅人,感慨万千。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应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怎样去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古树是我们的先行者,古树精神是我们生命的正能量。这次活动我将铭记于心,受益终生。

时光荏苒这颗唐槐,屹立不息,坚定的站在那里,仿佛在说有困难别怕,还有我。唐槐的坚强精神鼓励着大家,即使树身中空,部分树干枯死,仅仅靠三分之一的树皮维持生命,它也没有放弃,一个主枝照样枝繁叶茂,努力生长。唐槐是幸运的,虽说它有些显赫的出身,但它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帮助。唐槐寄托了很多很多人的美好愿望,有什么困难发生,唐槐它是一个心理支柱,帮助很多人走过了困境。它给人们带来快乐。有人可能不会相信就就系一个小红绳,许下愿望就会成真吗?仅此而已当然不会,对唐槐许愿是,暗自下定决心,像唐槐的一样,努力坚强不怕困难勃勃生机。

我相信,并且一直坚信,我们的文化一定会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我们愿意也很荣幸为文化的传承出一份力。

新澳门全年免费原料网图为唐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西盈盈 摄

新澳门全年免费原料网图为实践队员与古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西盈盈 摄

新澳门全年免费原料网图为团队成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西盈盈 摄